抑郁的时候,是谁将你拉出了深渊?

2024-01-12

有人形容,抑郁的时候,人好像独自飘在茫茫的大海上,举目四望,除了水,什么也没有。

想抓住什么,伸手拼命握,除了水,什么都抓不住。

想靠岸,又不知道哪里有小岛,哪里可以依傍。

想喊,似乎发不出声音,好不容易喊出了声,又没有任何回应。

努力无果之后,人会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中。

图片

但,总有一些“过来人”,他们会找不到一些人,一些东西,支撑着自己,重新站起来。


1

读《庄子》

我那段时间一烦了就读读《庄子》,觉得很治愈。

庄子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东西,其实你抓住两个重点就好。

第一,他从更宏大的空间尺度去看事物。

第二,他从更长久的时间尺度去看事物。

简而言之,就是从更大的时空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。

比如,诸侯之间的战争。庄子说,一只蜗牛左触角有一个国家,右触角有一个国家,两个国家杀得血流成河,尸横遍野。

想一想这个场景其实很滑稽,争蜗牛触角上的针尖之地。

可是仔细想一想,地球在相比于太阳系,按照比例比蜗牛的触角相比于蜗牛还小。

如果相比于宇宙里连个针尖都不算,可我们不也为了针尖上的蝇腿小利争得头破血流吗?

图片

比如,庄子说,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。

说偷个玉钩要被杀,偷个国家却能当国王。田氏代齐用了百余年。用百余年的尺度去看道德,会发现人类建立起来的道德根本经不住时间的检测!

再比如,庄子死前弟子们商量要厚葬他。

然后庄子问,不厚葬我的尸体会被乌鸦吃掉,厚葬了我的尸体会被鼠蚁吃掉,你们为啥对鼠蚁那么好?

所以读《庄子》能让人从自己当前的琐碎中剥离出来,站到高处,站在历史的角度,转化视角重新审视自己。


解读:

形容抑郁时的自我状态,有一个词很恰当“顾影自怜”。

过于专注于自身的情绪和感受,可能会变成一个“陷阱”,让我们深陷其中,无法自拔。

我们国家虽然缺少成熟的心理学体系,但先贤的理论,有时候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作用。


2

养了猫

那时候它只有3个月大。

我那时候失眠严重,整宿整宿睡不着,人熬得精神已经无法正常运作了。

买猫以后我删除了手机里所有的社交软件,关机,只把自己和猫关在家里。

晚上一宿一宿睡不着可能是猫感应到了,它开始每天晚上坐在我枕头旁边,瞪着一双眼睛盯着我。

最开始我有些害怕,我以为它会一爪子过来抓瞎我,后来就觉得无所谓了。

直到有一天,我闭着眼睛好久。

图片

它以为我睡着了,然后我听见它重重的出了口气,好像叹气一样的,然后头一摘,倒在我脖子里睡着了。

我才知道他在盯着我,等我睡着了,它再睡。

从那以后,我开始在它的每夜坚持的“死盯”下睡觉。慢慢的开始睡得着觉了。

直到有一天,一睁开眼睛,阳光,和转个头就能看见它的大脸。

我开始知道我会战胜抑郁症。

为此我一直在不停的努力。

开始认识了很多家里也同样养宠物的朋友们。

我感谢它,是它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仍有善意。

每次当我迷失的时候,都是它跑过来让我瞬间清明。

不管多黑,多暗的房间里,只要我一个抬手,就可以摸到它,这让我有了活下去的信心。

缘分真的很奇妙,它仍在努力的拯救我。它好像带着拯救我的任务来到我身边。

没断奶的时候就知道要盯着我睡觉。

我知道它就是个来拯救我的小骑士。

那我更没有什么理由不去抗争。

图片

我要努力,好好活着。

因为我知道,只要我好好的,它就有更好的猫生。

我开始学着对他负责,在苦在疼也要撑着,因为我要负责它短暂的一生。


解读:

这里当然不是说,只要家里养了猫,孩子的抑郁就能好起来。任何疗法,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。
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动物疗法”,很多研究也证明,动物的陪伴,能改善主人的情绪。

限于大脑发育的原因,动物与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会更单纯、直接。

孩子不用担心自己表露负面情绪会被动物抛弃,或者被嫌弃。

另一方面,因为语言不通,孩子与动物相处,压力和负担也会更小。

而宠物全心全意的依恋,也会带给孩子价值感,提升信心。弥补孩子在人际关系中的挫败和不足。


3


让自己的生活“规律”起来

“规律”这个事真是太重要了。

规律意味着一切都是有序的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身体没有极限挑战,大脑也不会跟着出幺蛾子。

可以悲伤,但要适度,就像很多人说的:饭还是要吃的,无论多难过,饭还是要吃的。

图片

生活的节奏不能打乱,该吃饭时吃饭,该睡觉睡觉,身体规律了,思想才能平静下来。


解读:

很多孩子在抑郁状态之下,特别是休学或者请假在家之后,会陷入日夜颠倒的混乱生活之中。

饭也是随意吃,睡觉也是随心所欲,看似自由,实际并不利于康复。

但是抑郁状态中,很多时候会伴随着焦虑,生活失去规律,陷入混乱,会加重焦虑和不安。

有句话叫作:确认无疑的事情有那么一两桩,可抵御世间种种无常。

外界的生活、学习,不一定都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,但是自己的生活规律、日常安排,却是我们可以把握的。


4

一些榜样和参照

一直给我力量,催我上进,帮我抵抗抑郁,把我拉出深渊的,是通过看书,看电影,看人。

找到了不同人身上的那些闪光点,有了那种,我要成为这样的人的这个锚点。

我会在不同时期,喜欢不同的人身上的某一点素质、特点、状态。有这点感觉就行了。

比如,当我看《老人与海》的时候,我也想变成一个坚韧的人。我在看小说的时候,我会自己化身为小说人物。

比如,当我看《黑色的春天》的时候(作者亨利.米勒),我也会沉浸于亨利的才华横溢。

比如,当我看电影《甜蜜蜜》的时候,我会尤其喜欢跑路的时候跟李翘说:“傻女,听我说。现在立刻回家,洗个热水澡。明早起来,满街都是男人,个个都比豹哥好。”我就是觉得这个片段记忆犹新。

图片

说了很多例子,我想说的是,我会从不同的人那里找到最吸引我的那个点,然后想着自己会变成这样的人。我是靠这个锚点,让自己进步的。

不是某一个人把我拉出深渊,而是我会从各种人,不管是真实,还是虚拟的,还是电影中,去找到在不同生活维度中,那个非常让人着迷的行为,素质,特点。

这像是一个标准,也是一个锚点,我要成为这样的人,我要这么说话和做事,我要过生这样的生活状态。

最终你拼出来的,是一个理想中的自己。


解读:

很多抑郁的孩子会说:“找不到人生的意义”,“找不到生活的目标”,进而陷入迷茫和无力当中。

觉得父母的一生过得庸庸碌碌,没有意思,但是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方向。

人有时候是需要一个榜样和目标的,除了身边的人,遥远的,故事中的人,也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参考。

就像航行在茫茫大海中,看见远处迷雾中的灯塔,就有了方向。

这类抑郁“过来人”的经验还有很多,我们抽空再继续整理一些,供大家参考。

以上。